NEWS最新消息

2021/05/18 陪伴決定親子關係好壞

文/  臺灣嬰幼兒啟蒙教育學會理事長 胡裕成     
彙整/e-BABY 編輯部


給寶貝的回應是關鍵


每一個不經意的回應,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,例如,寶寶若表現非常好,就可以獲得獎勵,
在孩子的內心會疑問自己今天有沒有表現好,爸爸會不會買玩具送我,因此心中會形成不安全依附。



當陪伴孩子時,爸爸媽媽是不是會不經意就滑手機,但寶貝更希望你可以關注他、參與他,
未來孩子長大後也會效仿,而形成我們時常在餐廳裡看到的狀況,一家人各自拿著手機坐著吃飯。
爸爸媽媽可以嘗試花多一點時間跟孩子一起玩、互動,多傾聽他,未來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好。
若父母較不擅長傾聽,常使用說教的方式,或是孩子想跟你說話時因為繁忙,容易疏忽回覆孩子的問題,
甚至是以責怪的口吻指責,長久下來孩子便會變得不喜歡與你溝通,也會形成不安全的依附關係。
 

如何建立安全依附關係



1.多陪伴,多關懷
安全依附關係的小孩需要很親密的接觸,可能會摸摸耳朵鼻子、親親抱抱,對孩子來說,
心理方面會得到安全感,或許在睡覺之前寶貝會要求親子共讀,故事可能已經唸了很多遍,
但重點不在於唸了什麼,而是你給他多少的愛。

2.多傾聽,多鼓勵
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不要急著指責孩子,多傾聽孩子的需求,了解孩子是不想做還是能力不足。
例如,孩子不太會表達情緒,可能會用哭的方式,甚至是咬人,來表現他的情緒,
因此我們首要解決的是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,而非懲罰他哭及咬人的行為。
多以正向的話語鼓勵孩子,給孩子力量。

3.多觀察,多學習
多觀察孩子的行為,慢慢地會發現孩子的內心想法,進而知道如何引導孩子。
成長環境也非常重要,建議爸爸媽媽要給孩子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,不管是到公園玩或是在選擇托兒所、幼兒園時,
一定要考慮到他的環境是否適宜,孩子在安全空曠的環境時,可以得到更多的觀察與關愛。
 

如何修復與孩子間的依附關係

根據研究,有三分之一的人與親人間的依附關係是有機會可以修復的,
而依附關係是一種動力的過程,他終其一生發展,不會停止也不會定型。

1.回溯至與原生父母的家庭關係
多花時間陪伴,回到與父母親相處的時間,了解其衍生出的影響,進而可以改善親子間的相處模式。
2.人際關係的增進
掌握你的工作環境、交友圈,適當地與朋友圈分享你工作上的壓力。
3.以正向態度對待家人
在婚姻關係裡,夫妻之間不斷給彼此溫暖、鼓勵加油,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愛。
 
 
本文特邀臺灣嬰幼兒啟蒙教育學會理事長 胡裕成共同編輯,在直播講堂最後
,理事長有特別講解如何使用重壓力按摩,可以舒緩孩子晚上哭的現象呦!

 收看直播



本文特邀臺灣嬰幼兒啟蒙教育學會理事長 胡裕成共同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