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最新消息

2025/03/18 幼兒寶貝情緒發展的關鍵

幼兒寶貝情緒發展的關鍵

為什麼情緒發展對幼兒寶貝如此重要?
情緒發展是寶寶從出生到學齡階段中一個重要的成長環節。這不僅關係到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,也關係到他們與他人互動的方式。健康的情緒發展能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,學會控制衝動,發展出與他人良好的溝通能力。對孩子而言,情緒不僅是溝通的語言,更是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一扇窗戶。


幼兒情緒發展的理論基礎

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,情緒發展不僅影響到孩子的社交互動,還會關聯到他們的學習能力和人格發展。情緒的控制能力並非天生具備,而是透過生活經驗、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教學中逐步學會的。了解情緒發展的理論基礎,可以幫助家長和教育者更清楚地掌握幼兒的情緒表現,並在適當的時間給予支持和指導,協助孩子養成健康的情緒管理能力。

杏仁核與前額葉的影響

情緒的控制來自於大腦中的「杏仁核」和「前額葉」。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反應,尤其是危險情境中的快速反應,如恐懼、憤怒和焦慮等。相比之下,前額葉負責理性思考與行為控制,能抑制杏仁核的衝動反應。
在幼兒的情緒發展中,杏仁核的成長速度快於前額葉。因此,孩子在早期表現出情緒激動的行為(如大哭大鬧)屬於正常現象。家長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強化前額葉的功能,讓孩子的情緒不再過度受到杏仁核的支配。這可以透過語言引導、認知訓練及遊戲互動來實現。
 
早期的情緒敏感期
0到3歲是情緒發展的敏感期。這段時期,寶寶的情緒表達範圍從基本的滿足和不滿足,逐漸拓展為喜悅、驚訝、害怕、憤怒等更為多樣的情緒。到了8個月,寶寶開始認識陌生人和熟悉的人,出現所謂的「分離焦慮」。一歲到兩歲的孩子會開始表現出「自我意識」,這時期的寶寶會說「這是我的!」,並開始學會爭奪物品。
 
教孩子的要訣
想讓孩子在生活中更獨立、更有自信?這需要家長的智慧引導。
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不一樣,家長的教養方式也需要隨之調整。如何教孩子成為一個懂得管理情緒、會表達想法、能夠獨立處理問題的小小領導者?這需要一些策略和耐心。下面是一些實用的教養要訣,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輕鬆地引導孩子成長。

一. 運用正向溝通,避免負面語言

在教孩子的過程中,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。正向的溝通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,還能培養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。
 

  • 避免使用「不」和「不要」:當你說「不要跑」時,孩子的腦中反而只記住了「跑」這個行為。試著轉換為「請慢慢走」這樣的語句。
  • 用鼓勵取代責備:當孩子表現得好時,記得即時給予具體的稱讚,例如「你剛剛把玩具收好了,真是太棒了!」這樣的話語不僅能鼓勵孩子,也能強化他們的行為模式。
  • 用簡單、明確的語言: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,過於複雜的指令容易讓他們感到困惑。試著說「拿起玩具,放進盒子裡」這樣清楚的指令能幫助孩子更快理解和執行


 

二.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

孩子能解決問題,未來的學習就不會變得困難。 透過引導,孩子可以從不知所措的「小哭包」變成遇事不慌的小小解決專家。
  • 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:當孩子遇到困難時,家長可以問:「你覺得我們還可以怎麼做?」這樣的提問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力。
  • 引導孩子做選擇:當孩子無法做決定時,給他兩個選擇,例如「你想先洗澡,還是先收玩具?」讓他感受到自己有掌控感,這會增強他的自信心。
  • 使用「如果...那麼...」的語句:教孩子了解行為與後果的關聯。例如:「如果你不收拾玩具,晚上就不能看繪本。」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明白行為後的影響,並學會控制行為。
 

三. 積極鼓勵孩子的獨立性

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未來學習和生活的關鍵能力之一。 獨立不僅僅是自己穿衣吃飯,而是面對挑戰時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  • 給孩子嘗試和錯誤的機會:家長有時會忍不住幫助孩子,因為看到孩子吃飯灑滿地、穿鞋穿反很著急,但這些都是孩子學習過程中必經的挑戰。讓孩子嘗試,並在他們失敗時提供支持,而不是直接取代他們完成。
  • 讓孩子參與家務:簡單的家務,如擺放餐具、擦桌子、澆花等,都是孩子可以參與的活動。這不僅能鍛鍊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,還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。
  • 鼓勵孩子表達需求:當孩子無法清楚表達需求時,情緒就會堆積。家長可以教孩子使用簡單的句子,如「我想要…」「我需要…」等,幫助他們清楚表達想法,避免情緒崩潰。
 

四. 教會孩子情緒管理的技巧

孩子的情緒控制與家長的引導密不可分。孩子如果能夠辨識情緒、調整心情,將能更輕鬆地適應幼兒園和未來的生活挑戰。
  • 用故事和繪本教導情緒:很多情緒繪本(如《我好生氣》、《我有好多情緒》)都能幫助孩子理解情緒的種類,家長可與孩子共讀,並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討論情緒。
  • 教孩子深呼吸放鬆:當孩子感到生氣或焦慮時,教他做深呼吸:「吸氣,數到3,呼氣,數到3。」這個技巧不僅能幫助孩子冷靜,還能培養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。
  • 鼓勵孩子表達感受:當孩子生氣或不安時,家長可以說:「你是不是因為弟弟搶了你的玩具,所以生氣了?」這樣的語句能幫助孩子了解情緒的來源,並學習如何用語言表達感受。


五.用遊戲和故事教導生活技能

透過遊戲,孩子的學習會變得更有趣、更高效。 生活技能不僅包括自我照顧,還包含同理心、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  • 模擬情境遊戲:透過「小超市」、「小醫生」等角色扮演遊戲,讓孩子扮演不同角色,學習與他人合作、溝通的技巧。
  • 故事教養法:許多故事中的角色(如小紅帽、大野狼)都面臨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挑戰,家長可引導孩子思考角色的行為對不對,並詢問「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做?」。
  • 創造「任務清單」:例如「今天的任務:幫媽媽澆花、收拾玩具、自己穿襪子」,每完成一項,就貼上一個貼紙,最後可以獲得「今日小小大功臣」的稱號,這不僅讓孩子有成就感,也幫助他們建立獨立性。

六.建立規律的日常作息和穩定的生活環境

孩子需要穩定的環境和清晰的作息來發展出安全感和秩序感。 當生活中一切可預測時,孩子的安全感會大大增加,面對新挑戰時也會更加自信。
  • 建立固定的作息時間:每天的起床、用餐、睡覺時間盡量固定,這不僅能穩定孩子的情緒,還能讓他們的生理時鐘正常運作。
  • 提前告知孩子即將發生的變化:如果家裡的作息需要變動(如週末要出門),請提前告訴孩子,讓他們有心理準備,這能降低孩子的不安和抗拒感。
  • 設立家庭的「小小規範」:例如「吃飯時不玩玩具」、「睡前必須刷牙」等,並用圖示製作小規範,貼在家中明顯的位置,幫助孩子理解規則。

適合 3 ~ 6個月的幼兒課程:聰明寶寶啟蒙課程
適合 7個月 ~ 6 歲的幼兒課程:幼兒早教啟蒙課程
【歡迎點擊 LINE圖示至官方帳號詢問】
歡迎預約一對一體驗課